Blog

Your blog category


Deprecated: preg_replace(): Passing null to parameter #3 ($subject) of type array|string is deprecated in /home/u520066518/domains/sandstoneinvest.com/public_html/wp-includes/kses.php on line 1805

投資的意義

1. 不投資,可否? 2. 通脹殺傷力,幾何? Figure1 – Cash Purchasing Power by Categories over 30 years 答案是肯定的。投資伴隨風險,人們都厭惡風險,所以爲什麽要做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呢? 但是,實際中,這不是投資或不投資的問題,而是選擇可能在投資中虧損,還是在不投資中一定虧損的問題。因爲通脹的存在。首先,我們先簡單定義一下通脹:通货膨胀是指在给定时期内商品价格的上涨速率。如果物價一直上漲,不投資意味著儲蓄的絕對價值一直不變,那麽一定數量的貨幣的購買力就必然隨著通脹持續下降。這就是不投資一定虧損的原因。 通行做法是用生活物價指數(CPI)來觀察整一籃子物資的物價的上漲水平,但是如圖一所示,每類商品的上漲速度是不相同的。按照最低2.5%和最高12%的通脹速度,30年以後100萬的購買力分別下降至47.6萬和3.3萬。需要注意的是,貨幣本身沒有減少,30年後100萬賬面價值還是100萬,減少的是100萬的相對價值。換一種説法,因爲物價的上漲,30年后的100萬去購買兩種商品或服務,分別能夠買到的數量相當於今天47.6萬和3.3萬能購買到的商品數量或服務。 因此,從以上討論可知,投資的目的之一是抵消通脹對貨幣購買力的侵蝕。用侵蝕而不用影響來描述,是因爲侵蝕更能生動描繪通脹的慢性危險,如果儲蓄一直沒有增長(不投資)或長期低增長(遠低於通脹水平的投資回報率),就像溫水青蛙一般,直到最後發現問題,可是已經來不及補救。 爲什麽價格會上漲,或者說,爲什麽通脹一定會出現,是另一個需要著墨討論的話題。簡單來説主要來自三個原因:需求增加推動的價格上漲,供給減少推動的價格上漲,以及預期推動的價格上漲。真實原因要複雜許多,其中法幣汎濫印發,匯率劇烈波動也是導致通脹通的重要原因。 依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數字,1963-2023的60年間,美國大學的學費上漲了23倍(上漲速率超過每年19%,複利計算),2010-2022年間學費平均上漲速率也達到每年12%,也就是每6年學費就會翻一番。 假設,已有儲蓄$50萬美元用於計劃20年后的大學學費支出。當前一年的學費4萬美元,按照該水平,現有$50萬可以支付12.5年學費,完全足夠覆蓋4年的大學計劃。但是,上學這件事是20年以後才發生,因此現有的$50萬是否能夠覆蓋20年後的學費水平才是我們要評估的問題。 按照以上12%的上漲速度,20年後一年的學費預估上漲9.65倍,即$38.6萬。如圖2所示,綠綫表示50萬的貨幣價值逐年降低,綠柱表示50萬貨幣可以支付的學費學年逐漸減少,從現在的12年(0,12)減少至20年後的1年(20,1)。 這意味著,如果擔心投資虧損而選擇不投資的情況下(投資回報率為0),計劃20年後的學費儲蓄將不足以支持完成學業所需資金,即便現在看起來綽綽有餘。剩下的3年學費,共計115.8萬的缺口,要麽用其他賬戶的資金或借貸資金填補,要麽放棄學業。 因此,本來是想避開風險的一種選擇,到最後才發現是風險更大的選擇。 什麽是風險 3. 投資回報率多高,才算好? “你的人生目標主導你的投資策略,而非相反”,這句話用來回答這個問題最合適不過。 在投資上賺錢越多越好,這可能是一個目標,但這不是一個人生目標。人生目標是,需要多問一個問題:然後呢?錢,或者貨幣,是一種作爲交換媒介,價值尺度,資源儲藏手段的存在。因此,賺更多錢的真正目標需要穿透到有實際意義的生命周期事件中;例如,支持自己一個體面的晚年生活,為子女的未來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又或者完成一個慈善的夢想。 回到我們學費的話題,如果現有的50萬資金的目標是20年后支持子女完成學業,那麽理論上,每年投資回報率等於學費上漲速度(12%)是最爲理想的,這樣就能一直保持該筆儲蓄的在學費這筆開支上的購買力,超出學費所需的資金還能在其他方面給與資金支持。但是高回報率是一種高風險溢價,需要接受更高的投資風險。因此,退而求其次,換一個問題:20年後能夠保持4年學費購買力的最低回報率是多少? 計算可得,如圖3所示,讓現有50萬儲蓄以每年6%的複合回報率增長,就能實現第20年儲蓄足夠支付4年學費的最低目標(20,4)。雖然因爲學費的高通脹水平,即便6%的回報率下購買力依然嚴重下降,但至少好過不投資的情況(如上討論)。 4. 複利6%,等於多少單利? 首先回答一下爲什麽要用複利而不是單利? 首先,物價上漲的速率是複利表達,例如今年學費4萬美元,明年就是40000 x (1+12%), 後年就是40000 x (1+12%) x (1+12%) ……之後每年都在上一年的基礎上上漲12%。因此,我們的投資回報率也同樣需要用複利表達。其次,從圖4可以看到,第一列是時間,第一行1%-10%複利,中間是複利在不同時間對應的單利。換句話,同一複利水平在不同時間對應不同的單利,因此用複利表達更具連續性和一致性。 在學費的案例中,6%複利20年對應的單利為11%。這意味著,如果把上一年的利息連同本金續存,連續20年,只需要每年6%的回報率即可達成目標;如果每年的利息不參與續存,那麽20年後要達到同樣的儲蓄總額,則需要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1%。 之所以說單利的表達不具有一致性,是因爲其會受到時間變量的影響。例如,上大學發生在10年後,而不是20年後,同樣6%的複利對應的單利是7.9%,而不是11%。 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5. 更多解決方案 以上6%的方案中,如果還需要更低的回報率以適應風險容忍度。則可以考慮在現有儲蓄的基礎上加多定期供款(俗稱定投)。例如,如圖5(上圖)所示,另一種方案是複合回報率降低至4%,但需要每年持續投入$1.5萬,20年同樣能達到一樣的儲蓄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高回報率和風險并不是嚴格綫性相關的;換句話說,6%的投資組合并不一定比4%的投資組合風險更高。因爲每種資產類別的風險來源不同,後果也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建議請咨詢專業意見。 例如圖5(下圖)所示,這是一個由市值均超過20億美金的公開上市公司權證,黃金ETF,房地產相關權證,單位信托基金,以及衍生品交易構成的投資組合,回測數據過去10年的複合回報率8.74%,另有每年派息3%(截至本文日期)。但其本金完全損失的風險幾乎爲零,并沒有7%的非標債權產品高(例如,信托資管計劃, 或其他用“固定收益”包裝的理財產品)。前者受市場風險影響,價格在經濟周期中波動,給足時間和在合適的時間交易都能享受全球經濟的增長收益;後者的風險是信用風險,一旦債務人違約就是本利雙殺,且不可被時間治愈。   總結 首先,投資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但要知道,因爲通脹的存在,投資是一個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決策結果。其次,追求多高的收益率取決於你的目標和風險容忍度。目標裏包含了時間這個重要變量,風險需要識別類型和應對策略。另外,不要用籠統的通脹指標計劃投資組合,例如用 […]

投資的意義 Read More »

mountain, climb, rock-7011121.jpg

風險是什麽

1. 如何定義風險 2. 風險需要評估 你經常可能聽到的風險定義是“不確定性”。這種定義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被學術界廣汎討論。 Crowe and Horn (1957) 把風險定義為 “uncertainty of loss”,類似地  Rable (1968) 將風險定義爲” uncertainty concerning loss”。這類觀點定義風險的共同點是不確定性,但就像使用這一定義的衆多保險公司一樣,他們并沒有討論什麽是“不確定性”的具體含義,且假設客戶和讀者已經熟知其定義,但事實并非如此。 另外一類觀點認爲風險是一種不可預測的不合需要或令人不悅的不幸事件的發生。例如 Magee and Bickelhaupt (1964) 解釋“風險的基本要素是不可預測性,實際結果可能與預測結果不同的趨勢。” Williams and Heins (1964) 把風險定義爲 “對於特定情況結果的客觀懷疑”。Riegel and Miller (1966) 解釋風險為“不幸事件發生的概率”。 Denenberg and Ferrari (1966) 則將風險視為“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之間的差異”。 Pfeffer (1956) 將風險描述為“一系列危害的組合”。 無論哪一種定義,似乎都無法完整涵蓋風險的含義表達, 學術界也沒有統一的定義共識。Crowe and Horn 認爲風險並不會造成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由實體對現實的解釋而產生的。也就是説,風險可能存在,而不必然引起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取決於實體對於現實的解釋。這種觀點解釋了為什麼面臨相同情況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 因此,Athearn(1971)認爲“不確定性”是一種個體的心理狀態,如果把風險定義爲“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又等於一種“心理狀態”,則風險就等於一種心理狀態。那麽此種定義下消除風險的做法就是改變人的思想狀態,通過讓人們變得積極而消除風險,但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這也可能是不確定性沒有被具體討論的原因,一旦這樣討論,誤導性的詮釋就立刻顯露。 隨後,Athearn從Decision Theory(決策理論)與 Risk Theoy (風險理論)的視角補充了如何理解風險的含義。決策理論關注決策是如何做出的,也就是說,當存在多個可能的結果時,決策者如何在不同的行動方案之間進行選擇。風險理論關注的是對我們已經擁有的期望的檢視,而不是我們如何形成這些期望的方式。也就是說,風險理論涉及對不利偏差可能性的識別和分析。在這個意義上,風險管理關注的是確定現有期望的偏差可能性、概率和重要性的辨識和分析。 Figure1 – Human

風險是什麽 Read More »

初入職場 Early Career Stage

1. 案例背景&財務現狀分析 2. 風險識別 新婚夫妻Paul和Jessica,今年都剛滿28歲。三年前獲得碩士學位,Jessica學習計算機科學,Paul學習數學。Paul畢業後進入一所大學任教,年收入 €45,600,社保費用和稅費後淨收入 €33,670。Jessica畢業後加入了一家IT初創公司,稅前收入 €24,000,稅費後 €20,490。雖然起薪比較低,但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另外如果公司盈利良好,還會收到額外的分紅收入。Paul和Jessica目前共有儲蓄 €15,000,除了社保養老金賬戶(第4年)沒有其他金融資產,除此還有一部老舊的乘用車。沒有債務,每月生活開支 €2900,包括 €1000 的住房租金。Exhibit 2 概述了他們目前的財務狀況。 Paul和Jessica目前的財務目標: 保證家庭長期的財務安全 在熱門區域購買一套自住公寓 規劃舒適的退休生活 購買自住公寓的需求十分強烈,總價預算 €270,000,貸款25年,利率3.6%(5年內固定,之後浮動)。月供約 €1360,當前租金 €1000。 在這個階段,Paul和Jessica的金融資產幾乎為零,最大的資產是他們自身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是指未來薪資收入的折現值。Paul:如果繼續從事教學,未來收入將比較穩定,類似債券(Bond-Like),失業導致的收入風險較低,但上漲潛力有限。Jessica:如果繼續在目前行業和職位打拼,收入不是很穩定,類似股票(Equity-Like),失業導致的收入風險更高,但有更高的上漲潛力。Exhibit 3和Exhibit 4分別列出了Human Capital的計算假設和資產負債表,其中未來開支(消費)現值合計 €187 萬。 假設: ** 若考慮養娃計劃,消費水平將會在未來10年每年增長6%(含通脹) ** 假設壽命90歲,未來開支計算年期:62年;通脹率:1% 由於目前階段的金融資產十分有限,新建家庭的財務安全面臨挑戰。Human Capital作為現階段最大的資產,是當前風險分析的主要對象。未來收入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Jessica。但是債務、開支和責任是相對確定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因此,需要首先計算現階段的風險敞口,施以相應的風險管理工具以保護最有價值的資產(Human Capital)以及保證生活開支的持續性。以下為Paul和Jessica當前面臨的主要風險: 收入失能(失業導致) 收入失能(疾病和傷殘導致) 提前死亡風險(生活成本和負債壓力將由另一半獨自承擔) 意外風險:傷殘至永久性失去勞動能力 三方責任風險:家庭乘用車駕駛 流動性風險:堅持購置住房後的財務惡化風險。 3. 購置住房分析 經以上分析發現Paul和Jessica的資產和債務存在嚴重的錯配風險。如果此時購置住房,一些意料之外的大額支出需求將使得財務安全變得更加脆弱。作為最大的Human Capital無法變現,不具流動性,購置房屋的首付款、律師費、各種交易成本、稅費、搬家費用會陡增現金需求。現有現金資產不足的部分需要借貸,這將面臨浮動利率風險,另外也會極大削弱處理緊急事件的流動性能力。儘管月供1360和目前租金相差不多,但考慮到自由住房後的各種隱形費用(房屋維修、物業管理、硬裝、軟裝)將多出不小的現金流需求。 4. 解決方案與建議 收入失能风险敞口(重疾与伤残导致) Paul的失能風險敞口為€489,000 Jesscia的收入失能風險敞口為€77,000。這個數額表示如果當前立即失去收入能力且永久無法恢復當前收入水平,直至退休年齡(37年後)將損失的收入總和的現值,該數額按照扣除社會保障福利后的缺口計算所得。換一種説法,該筆金額的商業保險補償加上社會保障等於正常狀態,按照現在收入水平,一直工作到退休時的總收入水平。因此,通過正確的保險工具可以有效關閉這種風險敞口,消除或降低因收入能力受到重創后帶來的財務壓力風險。常用的有效轉移該風險的工具為:1.重大疾病保險 2.醫療保險 3.

初入職場 Early Career Stage Read More »